阳朔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。全县总面积1428.38平方公里,辖6镇3乡,114个行政村(居)委,截至2010年总人口30万,居住着汉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回等13个民族。阳朔以其独特秀美的风光吸引众多游人,有“中国旅游名县”的美誉
新石器时代遗址
1960年,桂林市张益桂等在高田大坝岩、叫化岩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物陶沙片、石器、螺壳化石等。1982年桂林市文物考察队和县文物管理所开展文物普查,发现白沙镇扶龙村塘后山洞、葡萄乡下寨村英布山漏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陶片、打制石器、动物骨骼化石、螺壳、蚌壳化石堆积层。
古城墙址
熙平县城遗址梁基位于兴坪镇狮子嵅内,建予吴甘露元年(265年),废于南朝梁代,前后共200多年。古城遗址群峰环绕,如天然城墙。遗址中残存的古砖古瓦碎片和墙基仍依稀可见。“老屋宅”、“跑马道”的名称也还在群众中流传。
归义县城遗址位于白沙镇新寨村旁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遗址为正方形,有东、南、西3门。城墙为土筑,现存高约3米,厚约6米,周长约800米。城内除东北角有2户人家和1个小果园外,其它开辟为农田,面积30余亩。
古乐州城遗址在福利双桥村南漓江边数十亩稻田之处。置于唐武德四年(621年)。城南为白面山,北为双桥树,西北临马头江。城墙土筑,除东西两段崩塌外,其余较完整,开东、西、北3门,城墙厚6米,高约5米,周围长700米。隐拿古城北郊,现留存有有凿马槽10余个。传为当时的马棚。
古城墙
元至正七年(1347年)始筑阳朔城垣,开四门。明、清两代继续增高完善东、西,南、北城墙。民国拆城墙以橡携谨筑碉堡,至懈放前夕,东城墙保全,南城墙基本完好,西城墙仅存一小段。当时县城东西约500米,南北约900米,居民不满300户。建国后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,使城区扩大数倍,面貌焕然一新。东城墙予1979年拆除,辟为旅游停车场和滨江大道,现保存南薰门和一小段城墙,青阳门照原样东移8米,城门上用钢筋水泥结构改建帜江楼。[13]
10旅游编辑
莲花岩
阳朔县美景(19张)
据说南斯拉夫喀斯特地区有一岩洞,洞内有八盆酷似莲花盆式的钟乳石,就被列为“世界八大自然奇观之一”。而兴坪莲花岩内却有108盆,我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堪称世界顶级奇观。莲花岩距阳朔县城32公里,位于兴坪镇白山底村。明清年代和抗战时期,乡人躲避战乱,皆在洞中栖身。当年洞口狭窄,需匍地而入,所以叫作“匍地岩”。地下河可以通数公里之外的漓江。现可供参观的约600米长,最宽处25米、最窄处仅可一人侧身低头而过。洞中石林、石莲、石珠、石佛、石兽、石笋、石幔、石门、石窟、比比皆是,美不胜收。最精妙的是里面有108盆石莲,而且都“浮”在水面上,一望无际。[14]
山水园
山水园原为碧莲峰东麓濒漓江处一古道,道上不仅风景幽雅,且是观赏周围各景点的最佳处。道旁石壁上有数十处历代石刻,其中有著名的“带”字碑和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阳朔堪称甲桂林”诗碑等精品。北端有鉴山楼,迎江阁等古建筑。1960年周恩来总理曾在此留影。这一带现已辟为“阳朔文化古迹山水园”,2001年荣获国家3A级景点。[15]
富里桥
富里桥处遇龙河上游,石结构单拱,长30米,宽5米,高10米,筑于明代,距今约500余年历史,造型美观,水中倒影恰似一满月。[16]
遇龙桥
遇龙桥处遇龙河中游,阳朔境内规模最大、广西桥梁史上著名的古桥梁建筑,为无浆干砌单拱,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。桥长59.39米,宽5米,高9米。桥体巍峨壮丽,两侧藤蔓累垂,古色古香。[17]
大榕树
可以去西街逛街,去骑自行车环游阳朔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24 gl58.com Inc.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