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苍苍森八桂,兹地在湘南。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篸。”一千多年前,唐朝诗人韩愈写尽桂林山水之美。
赶在假期的尾巴来桂林,游人正好不多不少,天气正好不燥不湿,领略一下这山水胜景,真好!
那座城
桂林面积不大,是一座被山水环绕的城市。整座城就是名山聚集地,桂林人对于行政区的区取名可谓巧妙,山名就是区名,秀峰区以独秀峰命名,其他中心城区为叠彩、七星、象山和雁山为名,既记住了山名也记住了区名。
繁华之地是秀峰区,也是最能体现桂林历史文化的地方。
独秀峰素有"南天一柱"的美誉,史称桂林第一峰。山峰突兀而起,形如刀削斧砍,周围众山环绕,孤峰傲立,有如帝王之尊。千古名句"桂林山水甲天下"这句话享誉世界的名句镌刻在独秀峰山脚。
靖江王府建设之前,独秀峰即为桂林官员及学子读书之处。南朝刘宋年间,颜延之出任始安郡(即今桂林)太守,公务之余,便在独秀峰下岩洞读书作文,至今仍保留其"读书岩"遗址。唐朝桂管观察史李昌巙在读书岩前开办学宫,成为桂林第一所府学。此后,桂林历代官绅,均在此捐资办学,规模日渐扩充,成为桂林最为重要的官学之地。独秀峰下,学子济济,书声朗朗,桂林举子便在此潜心苦读,从此地入春闱,直至题名进士,夺魁状元。
王城城门所立"状元及第""三元及第"之石匾,不仅是清代桂林官绅对桂林状元的赞誉,也是对王城孕育状元的敬仰。
那条巷
每到一座城,我最喜欢的还是转转城中的小巷。
桂林的东西巷,是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后,明清时代遗留下的唯一街巷,是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桂林东西分为东巷与西巷,是仿建成都宽窄巷建造的。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,还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。
走进小巷,让人不知不觉放慢脚步,看看古代的建筑,老字号的招牌,吃着当代的小吃。一面是古朴,一面是时尚,倒也没有违和感。
那条江
桂林山水甲天下,阳朔山水甲桂林。桂林到阳朔一百许里,乘船要四个小时的行程。游船缓慢地在江面上行驶,人们可以尽情欣赏漓江两岸连绵的山峰,时而波光粼粼,时而水波荡漾,山色空蒙水亦奇。山水之色与两岸秋色相映成趣。船在前行,山在后移,自然的妙手勾勒出如画的远山,游人也成了画中景。
那里的人
初来这座城市,知道老友在此,第一晚就相约吃了饭,倍感亲切。如她所说13岁相识,已有三十几年情谊,虽远隔数千里,倏忽间近在咫尺,温暖如初。
城里的人也是朴素热情,饭店的服务员会热情推荐当地特色菜肴,不会让远方的客人买错菜品。
因为山多,公交车较少。人们的出行都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工具,行走在路上,总会看到疾驰而过的摩托车。感觉到生活的快节奏,但走路的人们一般都是悠游自在,一下子又回到慢生活中来。健身器械也安置在路旁,早晚都会有锻炼的人们,享受着生活中的慢。这样的生活在我头脑里就会交织成延时拍摄和慢镜头的画面。
这里的小吃以米粉为主,五元二两,经济实惠,每天早晨米粉店钱挤满了人。漏枣山店内座位紧张。有些人就会端着碗做在外面的石墩上快速解决早餐,还有的人就是站着吃,似乎也成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。
那些花和树
桂林山多水多,树也多。
桂树是桂林的市树。秋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,此时空气里四处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,岁月便也流淌在芬芳中!
榕树在北方并不多见,也不高大返中,但在桂林很多道路旁都种植着榕树,古老粗壮。树须丝丝缕缕垂挂下来,在风中摇曳着,增加了一分迷人的色彩。
还有一种树大概是樟树,树干上还会长满小叶子,远远望去树干像包裹了一层毛绒外套,异样的感觉。
最新鲜的,是羊蹄甲,大大的嫩绿的叶片,形状像羊蹄,因而得名。
这些是桂林的常驻树种,后来临桂新区发展以来,又引进了海南的凤梨树和芭蕉树,听这里人讲,引进后并岩笑不会结果实,但作为观赏树,让这座城市又带上了海南风光的色彩。
花的品种也多,最突出的特点是色彩明丽,粉红的三角梅、娇黄的黄秋英、紫色的蓝花草,还有五彩花,五彩花几乎囊括了所有花的艳丽。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或山路中行走,这些色彩让人感到温暖。
这是一座需要慢慢地欣赏的城市,走进桂林,萦绕于怀的是安静和美好;离开桂林,念念不忘的是那座城和那里的人。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。
CopyRight©2024 gl58.com Inc.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