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求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

2010-01-10

到了桂林,每日面对着这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,看着它在朝雾夕辉、阴晴风雨中的变化,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。于是众心里,羡慕起住在桂林的人们来了。虽然早在二十三年前,抗日战争时期,我在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过半年多;但那时候,一来年青,二来也没有看风景的心情,除了觉得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,七星岩里还可以躲躲空袭之外,于它的胜美之处,实在是很少领略的。一九五九年夏天——刚好过了二十年,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写生回到北京,寄了一幅画给我看,标题是《桂林画山侧影》。一下子,我就被画幅吸引了,画面把我带了一种可以说是幸福的回忆中——不仅是桂林的山水,连同和这相关联的那一段生活,都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。那些先前不曾领会的,如今领会了;先前不曾认识的,如今认识了。桂林山水,是这样逼真地又出现在我面前。这时,我惊叹于艺术的力量之大,感人之深。并且惊叹之余,还诌了这样四句不成样子的旧诗寄他:
皴法似此并世无,墨犹剥漆笔犹斧;
画山九峰兀然立,语意新出是功夫。
这次重到桂林,置身桂林山水之间,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这幅画。于是就记忆,印证了画与山的关系,艺术与真实的关系;明白了它们怎样地从自然存在,经过画家的劳动,变为有生命的、可以打动人心灵的艺术作品。
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画,古人早已注意到了。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写道:“桂岭环城如雁荡,平地轿仿苍玉忽嵯峨。李成不生郭熙死,奈此千峰百嶂何。”诗人的意思,恐怕不止是说当时画家画桂林山水的少,还在说,即使李成、郭熙在,也还没有画出如桂林山水的这般秀丽来吧?后来元明人多画黄山,到清初的石涛,由于他的出生桂林,才把他幼年的印象,带入山水画中,形成了独特的风格。到了近代,山水画大师黄宾虹,便以能“遍写桂林山水”为生平得意,齐白石更说“自有心胸甲天下,老夫看惯桂林山”了。所以看起来,桂林山水的入画,对于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,该是不无关系的。
至于在文学上,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种形象,为人所公认,并能传之千古,恐怕至今还要推韩愈的“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”两句。他把桂林山水拟人化,比喻为一个素朴而秀美的女子,确是有独到的观察。虽然这种形象,在我们时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来的。这次到桂林,登叠踩山,攀明月峰,凌空一望,果然,漓江澄碧,自西北方向款款而来,直逼明月峰下,然后向东一转,穿桂林市,绕伏波山、象鼻山,向东南而去。正象一条青丝罗带,随风飘动。而周围的山峰,在阳光和雾霭的照映中,绿的碧绿,蓝的翠蓝,灰的银灰,各各浓淡有致,层次分明;正象美人头上的装饰渣派,清秀淡雅。
概括一带自然面貌,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来,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,往往不是过分刻画,就是失之抽象。难怪后来的诗人,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黄庭坚、范成大、刘后村等等,虽都到了桂林,写了诗,但却没有一个形象如韩愈的这般概括而生动。范成大写《桂海虞衡志》,极力状写桂林山水的奇异,结果是人家不相信,只好画了图附去。可见用语言文字,表现一些人所不经见的东西,是需要一点艺术手段的。
古人于描写山水中创造意境,不独描写自然的面貌,是早有体会的。所以山水画、风景诗,才成为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如帆贺。柳宗元的遭贬柳州为“摎人”,终日“施施而行,漫漫而游”,结果是写出了寻些意境清新、韵味隽永的散文来。试读众《桂州訾家洲亭记》以下,至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的十来篇,在描写桂林一带的山水上,真是精美无匹。这些散文虽只记述一次出游,或描写一丘一壑,一水一石,长不逾千,短的不到二百字,但那观察之细微,体会之深入,描绘之精确,文字之简洁,在古代描写风景的散文里,可以说是少见的。柳宗无在这些文章里创造了一系列前人所无的境界,到最后,却自己写道:“坐潭上,四面竹树环合,寂寥无人,凄神寒骨,悄怆幽邃。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”(《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)他对这样的山水得出一个“清”字的境界来,这于他那个时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,并自身遭遇的感受,是非常确切的。但当他概括地写到桂林的山,便也只有“发地峭竖,林立四野”八个字了。
在散文里面,描写桂林山水的的真实性、具体性上,倒要推徐宏祖的《徐霞客游记》。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拟,但却忠实而详尽。读起来你不免要为他的游兴所动,为他的辛勤所感,为他的具体而生动的记游所心向往之。不过你要想从他的记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子,却也不易。他自己就说:“然予所欲睹者,正不在种种似也。”他是另一种游法,另一种写法的。他记述自然面貌,道路里程,水之所出,出之所向。人的游记,不独是好的文学作品,而且留下许多有用的科学资料。所以看起来,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个最会游历的人。他的不辞辛苦地游,倾家荡产地游,走遍天下,所到之处,如实记载,即兴发抒,不拘一格,不做规拟,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胜的特色。
所以从古以来,山水怎么看,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。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实面貌,又创造了崇高意境的,则无论是绘画、诗、散文,都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,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富丽山河,赋予了种种美好的形象和性格,启示了和发展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。
桂林山水,毕竟是美的。早晨起来,打开窗子,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色扑进房子里来,照得房间里的墙壁、书桌,连同桌上的稿纸,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岚的照耀,绿得更深,红得更艳了。
当然,这是太阳的作用。太阳这时还在山那面,云里边。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,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,阳光在远近的山峰、高低的云层上,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。这时,桂林的山最是丰富多彩了:近处的蓝得透明;远一点的灰得发黑;再过去,便挨次地由深灰、浅灰,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。但是,还不止于此。有时候,在这层分明、重叠掩映的峰峦里,忽然现出一座树葱茏、岩石堎增的山峰来。在那涂着各种美丽色彩的山峰中间,它象一是一个不礼貌的汉子,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——那是因为太阳穿过云层,直接照在了它身上。
接着,便可以看到,漓江在远处慢慢地泛着微光,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。太阳把漓江染成了一条透明的青丝罗带,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中间。
这时,你可以出去了。无论走到什么地方,有时是转过一幢房子,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,矗立在你面前。有时是坐在树下,透过茂密的枝叶,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。或者在公园的亭子里,你刚探出身,一片翠幕般的青峰,就张挂在亭子的飞檐上。如果站在湖边,它那粼粼波动的倒影,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阵的遐思。
这样,桂林山水,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的身边,不在你眼里,不在你心里,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。
但是,如果住在阳朔,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?就去过一次印象说,只好用“仙境”二字来形容。那山比起桂林来,要密得多,青得多,幽得多,也静得多了。一座座的山峰,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,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,互相掩映,互相衬托着。由于阳光的照射,云彩的流动,雾霭的聚散和升降,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。而且,阳朔的山,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,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,把它遮盖得象穿上了绿色天鹅绒的裙子。这还不算,最妙的是在春天,清明前后,在那翠绿的丛林中,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。就象在绿色天鹅绒的裙子上,绣满了鲜艳的花朵。这使得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,能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。
到阳朔去,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。单是那江里的倒影,就别有一番境界。那水里的山,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;而且因为水的流动,山也仿佛流动起来。山的姿态,也随着船的位置,不断变化。漓江的水,是出奇的清的,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。清到不管多么深,都可以看到底;看到河底的卵石,石上的花纹,沙的闪光,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。河底的水草,十分茂密。长长的、象蒲草一样的叶子,闪着碧绿的光,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。
从桂林到阳朔,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。但比起画卷来,那山光水色的变化,在清晨,在中午,在黄错,却是各有面目,变化万千,要生动得多的。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,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,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。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,打着船篷,打着江面,打着岸边的草和树。于是,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,把整个漓江衬托静极了。这时忽然一唉乃,一只小小的渔舟,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。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,一片烟霞般的桃花,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,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,或者是云,或者是雾,遮断了。
这时,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《杏花春雨江南》……
但是,接着,“画山”在望了。陡峭的石壁,直立在岸边,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,岩石轮廓分明地现出许多层次,就象无数山峰重叠起来压在一起。这些轮廓的线条,层次的明暗,色彩的变化,使人们把它想象成为九匹骏马,所以画山又称“画山九马图”。九匹骏马,矗立在漓江岸边的石壁上,或立或卧,或仰或俯,或奔腾跳跃,或临江漫饮,看上去确是极为生动的。但是,可染同志的那幅《桂林画山侧影》,同时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,而且是更为生动地在我面前出现了。
画的篇幅不大,而且是全不着色的白描。整个画面,几乎全被兀立的山岩占满了,只在画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,有一排树木葱茏的村舍,村前田塍上,有一个牵牛的人走来。但这些都不是画的主体,也不引起观者的特别的注意。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,正是那满纸兀立的山岩。山岩象挨次腾起的海上惊涛,一浪高过一浪,层层叠竖,前呼后拥,陡直地升高上去,升高上去,直到顶部接近天空的地方,才分出画山九峰的峰峦来,而山岩石壁,直如斧劈斩一样,棱嶒峻峭,粗涩的石灰岩质,仿佛伸手就能触到。于是整个画山,现出一种雄奇峻拔、咄咄逼人的气势。这时,在我面前,画山仿佛脱离开周围的山而凸现出来,活动起来,变成了一个有生命,有血肉,有思想 和情感的物体。自然存在的山,和艺术创作的山,竟分不出界限,融为一体。
但是,这只是一刹那间事。等到画山过去,印象消逝,在我记忆里,便只剩下一种雄奇的意境,奋发的情思了。……
坐在船头,我木然地沉思着,并且象是有所领悟地想到:人的劳动,人的精神的创造,是这样神奇!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间,搭起了一座神话中的桥梁;又象是一门神话中的金钥匙,打开了神仙洞府的门。人们通过这桥梁,走进这洞门,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蕴,自然的灵魂。
桂林山水,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来,不过是一种“喀斯特”现象:石灰岩的炭酸钙质,长期为水溶解,而形成“溶洞”地区。除桂林外,云南的石林,也是地质上所谓的“喀斯特最发育”的地区。作为一种自然现象,它们本身原无所谓美丑。它些山水的美,和有些山水的不美,或不够美,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,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结果。而这美丑的观念,正是人对自然界施加劳动和意识作用的产物。人对自然的这种劳动和意识作用,已经是历史形成了,自然美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。并且,在不同的时代和阶级,不断地改变着人对自然美的观点,而使得人对自然的认识,日益深刻和丰富起来。
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,从古以来就成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,欣赏自然美,进而帮助人们“按照美的法则”,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。和所有的艺术一样,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深刻,而且描写具体;因而看起来真实而且有力。结果,就使你从对山水的具体感受中,不知不觉进入了画家所创造的精神境界。无论是雄伟,无论是壮丽,无论是种种可以使你对祖国山河油然而生的爱恋情绪。这时,你会感觉到,你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,有力量的,是饱和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内的激昂奋发的情绪。于是,画家的劳动,也就在这时得到了报偿。
可染同志近年来画了不少写生作品,他把自己这种创作方法叫做“对景创伤”。在这些作品中,当然没有凭空虚构,但也没有临摹自然。他总是描写一个具体对象,并且把所描写的对象放在一个具体刻画中,去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。这样,就在这些叫做“写生”的作品中,产生了那种人人可以看得见,感觉到的祖国河山具体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。
也许正是在这一点土吧,《桂林画山侧影》成功了。它透过对桂林的石炭岩质的真实而大胆的刻画,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。因而对观众,对我,产生一种能以根据自身经验去进一步认识生活的艺术的力量。 记忆里的桂林(散文)

人啊,越是思念某个地方,那地方的轮廓就越是明晰,渐渐地思念得久了,那山水就会闯入梦中去,教人不得安寝。还是2004年初冬,我去了桂林,不知不觉中已隔了两个春夏了,而桂林的美景却在记忆里日渐明朗起来,那山顶平断,重重叠叠的叠彩山,那江山如画,美不胜收的伏波山,那平地拔起,孤峰挺立的独秀峰,还有那如诗如画的芦笛岩溶洞,如梦如幻的漓江水……时时于月朗风静之夜敲响梦的门铃,于是,记忆的闸门就随着门铃的响声慢慢打开了。
还记得那些年,一首“我想去桂林”不知唱透了多少人的心,但我对于桂林的认识,缘于读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那首名诗《桂林山水歌》:“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,神姿仙态桂林的山;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,如情似梦漓江的水……”竟然想不到在我走上工作岗位游顷还不到半年时光里,我就有幸走进了诗人笔下的桂林,心情固然是道不完的兴奋。
车到桂林城后,我们便径直朝着漓江走了去。漓江象一条绿色的绸带,蜿蜒于峭拔碧翠的群峰之间。特别是从桂林至阳朔的40里水程,青峰夹岸,碧水回环,群峰倒影。沿途的象山.穿山.塔山.斗鸡山.冠岩.杨堤.浪石.画山.黄布滩.兴坪.碧莲峰等胜景,一个接一个,真是百里江流千幅画,游人尽在画图间。我们踏上了那缓缓划动的游轮,在清可见底的漓江上享受着奇山秀水带给人的乐趣。漓江河畔,一簇神扮陆簇凤尾竹沿着江岸生长,一群群鸭子在江边嬉戏,一个渔夫和一群鸬鹚坐在竹排上,静静地观望着滚滚而去的江水,时不时的在竹林中出现一两座壮家小楼,几个壮族少女手挎着盛满衣服的竹篮,从小楼走出来,朝着漓江岸边走去。漓江河畔的壮族儿女,恐怕是前生就得缺基了上天恩赐,生下来就生活在这美丽的这画图中,不过像我这样匆匆而过的游客,恐怕也是前生就修得的福气,方才得以享受那“人在画中游”的美感呢。
数小时的江上漂游后,船就抵达了桂林阳朔。阳朔是桂林市南边的一个小县城,风光秀美有“小桂林”之称,更有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阳朔风光甲桂林!”的美誉。在阳朔,在阳朔,西街是必逛不可的。在西街,商店、酒吧、照相馆,一应俱全,而门牌和菜单广告都是外文书写的。大鼻子深眼睛的外国朋友三个一伙,五个一群的四下坐着,恍惚间让人觉得似乎身处异国他乡。
那些老房子,酒吧,特色小店,粗布衣服、工艺品、闲着没事的老外……是西街的主要构件。西街的商品特贵,而且那些外国商人不比咱中国人,生意做得特精明,同行的朋友们都懒得去逛街了,于是我一个人在西街晃荡了一个半夜,方草草归了旅馆,免得同伴们担心呢。
次日,我们又乘车返回桂林城,游览了位于城区的象鼻山、独秀峰、七星岩、叠彩山、芦笛岩、甑皮岩遗址等美丽景点。
象鼻山在市内桃花江和漓江汇流处。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,远看近观,都很逼真,故此得名。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通山顶,山顶平展,有明代建筑的实心砖塔,塔身为圆形宝瓶式。塔的两层基座正面嵌有普贤菩萨像,故名普贤塔。山下有水月洞,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。江水贯流,可通小舟。每当明月之夜,看水月洞侧影,酷似皎月浮江。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多件。

独秀峰位于市中心。它拔地而起,孤峰矗立,陡峭高峻,气势雄伟,故有“南天一柱”之称。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刘宋时,在桂林做太守的诗人颜延之,曾写下“未若独秀者,峨峨郛邑间”的诗句,独秀峰因此得名。每逢朝阳.晚霞照耀时,独秀峰似披上紫袍金带一般,故又名紫金山。从西麓上山,共306级达山顶南天门,纵目眺望,峰林四立,云山重迭,桂林全城浮现眼底。

七星岩在市区东边。岩洞分上.中.下三层。上层高出中层8~12米;下层为现代地下河,距中层洞底10~15米,常年有水,目前仍在发育中。现在开放游览的是中层,景物最丰富,各种石钟乳.石笋.石柱.石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景色,酷似一条串珠状的地下画廊。岩洞游程800多米,最宽处43米,最高处27米,洞内温度常年在20℃左右。6世纪以前的水经注就有七星岩的记载,隋唐时已成为游览胜地。留有不少题刻诗文。
叠彩山横列于市区偏北,只见那山石层层横断重重相迭,如堆叠的彩缎,或许其因此而得名叠彩山罢。叠彩山包括四望山.于越山和仙鹤.明月两峰,上面建有于越阁.叠彩楼.仰止堂.一拳亭.叠彩亭.望江亭.拿云亭等。山南麓有登山古道,林木茂盛。登于越阁了望漓江景色,历历在目。风洞是叠彩山最奇特之处,它南北对穿,中间狭小,仅能通人,前后则开敞为厅,四季清风习习,清幽别致。明月峰顶,景色迷人,伫立于此,俯视全城,极目千里。叠彩山上多石刻,著名的有唐代元晦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,宋代朱
颜的访叠彩岩诗,李秉绶的兰竹画,瞿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以及浩气诗,还有唐宋的摩崖造像等。
芦笛岩在西北郊光明山,距市区6公里。整个洞深240米,岩洞萦回曲折,雄奇瑰丽,游程约500米。洞内由大量的石钟乳.石笋.石柱.石幔.石花组成千姿百态的景物,有似彩霞.罗帐.森林;有似宝塔.云台.山城;有似游龙.雄狮.雪人。这个神奇美丽的岩洞,被人称赞为“大自然艺术宫”。芦笛岩内保存着唐代以来的壁书77则,都是用墨笔在洞壁上书写的题名纪游,最早的是唐贞观八年,至今已历时一千一百多年了,而今墨迹仍可辨认。这些墨迹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提供了资料。1959年后,修建了各种服务设施,为游客寻奇探胜。

甑皮岩遗址在南郊,离市中心10公里。这是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穴居遗址。这个洞穴遗址的中央是火塘.灰坑,可能是先民们煮食.取暖.议事的地方。在火塘.灰坑的周围,有三十余具人体骨骸,其中有母子合葬,有男女老少相互贴近的丛葬。这些葬式却是特殊的“曲肢蹲葬”,如同胎儿蜷曲,反映了太古人类那种投胎转世,死而复生的原始信仰。穴居出土遗物中,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。
直到夜幕降临街灯初上之时,我们方驱车返回了城市闹区,找了一座位于江滨的宾馆歇脚。而夜空下的桂林市,华灯高照,游人如织,更显别样风情。坐在宾馆的茶楼上,细细地品着茶,听着音乐,看着那隔岸的美丽风光,像流动的梦,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和五光十色的街景,以及那多彩的夜空,教人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多彩桂林跳动的脉搏。

在桂林市区歇了一夜后,便于次日匆匆驱车走往广西柳州逗了一圈便回了贵阳,这样一别,时间竟然又将近相去两年矣,但桂林山水,却是历历在目啊!

散文]难忘,桂林

在桂林这个地方呆了四年,转眼就要离开它,或许是永别。虽然心里感觉它不是一个可适合成就事业的地方,但确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天堂。或许我们对于它的美丽太熟悉了吧,就仿佛看久了,厌腻了。或许只有我们到了世界上其他的地方,我们才会重新发现它的美,留恋它的美。但,那份美已经只能珍藏在记忆中,渐渐褪去往昔的色彩,最后只能是一幕幕黑白的画面。不忍心就这样离它而去,于是,心中很想可以用数码相机把它的美丽永远的珍藏下来,留恋永远吧。

我爱桂林的山山水水,它陶冶了人无限的情操,萌生了涓涓诗情。如果有个500万像素的数码摄像机,可以将它的美尽收眼底。即使时光变迁,即使岁月老去,我依旧可以哆哆嗦嗦的从抽屉里翻出它们,回忆这段在桂林的大学岁月,那是天堂一般美丽的地方,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段恋情诞生的地方。这在我的生命中将会永远珍藏。

忘不了,桂林那潮湿的天气,就仿佛女孩子瑟瑟的哭泣,润润的模糊了视线,天地间蒙胧的聚合在一起,眼前一颗颗晶莹的水滴从灰色的瓦片上滴落下来,砸在石板上,溅起一片水雾。行人们各色的雨伞在雨雾中涌动着,桥头的栏杆光滑锃亮,一栋栋广西特有的楼阁,默默矗立在雨水中,沐浴着。

忘不了,盛夏里,烈日当头的暴晒,每个人都在四处躲避着阳光,地上白花花的耀眼,所有的一切仿佛都会在这里窒息。经历了中午的酷热,人间的水分变做了蒸汽,升到了天上,于是下午,一片乌云骤起,狂风大作,苦了许久的万物终于得到了一时酣畅。大雨瓢泼坠落,冲刷着大地。雨水开始落地的瞬间,孕育了半天的地热依旧那么炽烈。这种景象就像铁匠们把冰水泼在了刚出炉的铁器上,于是只觉一阵烟雾,雨水又蒸发到了半空中。

忘不了,秋季漫山遍野的稻花香。青山的臂弯中,一层层梯田,黄的绚烂夺目。人们燃烧了剩下的秸秆,一股股袅袅的白烟,便在空气中慢慢的上升,翩翩起舞,最后扩散到遥远的地方。在桂林的山中,时时可以看到它们悬浮在半空,把远处的山峰点缀得就像一幅大意的山水国画,蒙胧而缥缈,神秘而悠远。

忘不了,大一那年,经历了今生意义最不同的一场雪。那是在南国,在桂林盼了十几年才降临的瑞雪啊。虽然短暂,但却已经把桂林打扮的银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没想到,在桂林这般娇羞的青山绿水间,依旧可以看到北国壮阔的景象。那天,每个人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,四处玩起了雪,追逐嬉戏。

处在天堂,每天感受着它的美。将离去,实在不忍心让它流逝在岁月的背影里。于是,一阵念头萌动,我便想起了应该有个数码照相机,带着它走遍桂林的山山水水,让那快门闪动的瞬间,永恒纪录下这份不朽的美丽吧。

希望可发到网上!!谢谢了。 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,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让你对这方奇异的山水充满纯真的幻想;桂林山水的魅力在这里,那就是游客无论在道听途说的过程中对桂林的山水有了多少的了解,也抵不上你的目光在这里停留的瞬间所领会到的那种华贵、雍容和澹定让你更震撼的了。
  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,北起兴安灵渠,南至阳朔,由漓江一水相连。桂林山水向以“山青、水秀、洞奇”三绝闻名中外。桂林山水的规模非常的庞大,对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都无所不包。但是其主要景观以一江、二洞、三岩为代表。
  “一江”自然是为世界所熟知的漓江,桂林山水中的“水”蕴籍了天下秀水所有的风采,飘逸处如淡烟薄雾,凝重处如寒烟笼雪,别有风味。漓江的特色总的可概括为这样四个字:“清”、“奇”、“巧”、“变”。真正意义上的漓江根据景观的不同被分割为不同的三部分:
  从桂林市区至黄牛峡是漓江的第一部分,这里河谷开阔、平缓,伏波山、叠彩山、象山、穿山、塔山等皆平地拔起,城镇、农村、田园鳞次栉比,错落有致的分布着,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,构成漓江天开画卷的第一部分。从黄牛峡至水落村为第二段,这里山峰林立,碧水漓江左右其间,时而水浅滩急,如万马奔腾;时而清澈平缓,游鱼历历可数。两岸的奇峰姿态各异、令人眼花缭乱,如入仙境。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。从水落村至阳朔为漓江风景的尾段。两岸土岭青葱,修竹、茂林、田野、山庄、渔村随处可见,更为漓江增添判饥了许多趣处。漓江两岸山峰伟岸挺拔,形态万千,石峰上多长有茸茸的灌木和小花,迎风而动,空气中顿时芬芳流荡,令人心旷神怡。江岸的堤坝上,修长的凤尾竹碧绿的伫立着,如玉箫突起,婀娜多姿。最可爱是山峰倒影,山影沉江,随水荡漾,几分朦胧,几分清晰。江面渔舟几点,红帆数叶,”从山峰倒影的画面上流过,真是“人在天上走,船在画中行”。而刘三姐缠绵、悠扬的歌声轻轻落在水面上,山水顿然流芳。可以说百里漓江的每一处景致,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国水墨画,轻扫如烟,朦胧中见旷远,浓墨似泼,凝重里显空灵。漓江除了”山青,水秀,洞奇,石美”之外,还有“深潭、险滩、流泉、飞瀑”之胜。江中多洲,岸边多滩,乱石遏流,浪回波伏,茂树环合,翠竹竞秀。而且漓江景观因时、因地(角度)、因气候不同而变化。晴朗天候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,千峦百蟑,尽人眼帘。烟雨之日,岚雾缭绕,若隐若现,若断若续,一派空漾。明月之夜,群峰如洗,江波如练,若置身空灵境界,清远无限。雄奇瑰丽的百里江日长卷,使人赏心悦目,冶住陶情,净化心灵,弃慎冲桐俗绝尘。可以说:漓江神秀天下无。
  桂林山水是世界最大的自然溶洞群,洞涵秀水,涵澹生烟,啸然生风,景观别有不同。所谓“二洞”指的是著名的“七星岩”和“芦笛岩”。七星岩分上,中,下三层,上层是顶穹残存的洞迹,下层是脚下仍在发育的地下河,现在对国内外广大游客开放的是素有“地下天然画廊”之称中层,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℃左右。七星岩的时间比较久远,早在五、六世纪就有了文字记载对其美妙之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,可谓成名较早,称得上是盛名经久不宽坦衰。七星岩的景观以溶岩结晶形成的钟乳石、石笋、石柱、石幔为主,有“大象卷鼻,狮子戏球,仙人撒网,银河鹊桥”等景观惟妙惟肖,情态动人,让人流连忘返,气象大开大阖,有荡气回肠之感。七星岩是朦胧的,钟乳石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幻化出梦幻般的色彩,使得整个洞府的光线在明暗之间迂回游动,恍入仙境;七星岩是明快的,在幽暗的光线下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水滴悄然落下,连珠成线,轻微的响动在由瑰丽多姿的钟乳石结成的琳琅满目的山川人物、树木禽兽中波荡、穿梭,让人闻之感觉怦然心动。芦笛岩,因洞口长有芦荻草,可制牧笛而命名。整个洞府的最大特色是,岩内的钟乳石色彩艳丽异常,红的胜火,如温暖的火焰灿然开放;绿的娇艳,如清凉的翡翠凝聚了夜色中萧疏的光芒;黄的精彩,如集中了无数的魅力和风华的琥珀,让人不由得想去精心呵护;白的甜润,如羊脂玉石凝聚了月亮的光华,发散出清纯的辉光。这所有的颜色集中在一起,使得整个洞穴五彩缤纷,恰似神话中的仙宫那样神奇。而钟乳石的形貌更是千奇百怪,如同石柱擎天,如宝剑出鞘,如玉笋倒挂,如紫藤垂空,如明镜高悬。更有一些景观如同神话小说《西游记》中的花果山水帘洞,内有石狮、石马、石鼓、石琴,诸般名物,维妙维肖,不可胜数。
  桂林山水中和水相比较,山的精彩之处一点也不逊色。山多分布在江岸两旁,连绵逶迤,气势浩瀚,大气磅礴。其中以独秀峰、叠彩山和伏波山最为著名。独秀峰其名暗含“一枝独秀”之意。说出了山的拔地而起的体态和凌云的气象。日光月影下的独秀峰插空伫立,浮云缠绕,如同威风凛凛的战士披甲傲立。在峰顶之上,可纵目千里将桂林山水一望而收;叠彩山遥望如匹练横空色彩斑斓,故得其名。山上古木参天、园林叠翠,书院亭榭淡雅写意,摩崖刻像、石碑同样渗透了无限的人文底蕴,让人目不暇接。
  漓江山水充满着诗情画意。我国著名作家贺敬之的诗歌中有这样的话语:云中的神啊!/雾中的仙。/神姿仙态桂林的山。/情一样的深啊!/梦一样的美/如情似梦漓江的水。把桂林山水的神韵刻画的淋漓尽致。多美啊!好似人间仙境! 额。。。好象没什么好说的。

文章地址: https://www.gl58.com/article/22706.html
相关阅读:

本网站所有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。

CopyRight©2024 gl58.com Inc.联系我们